這個寒假我實在有點無聊.....沒有再兼職....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就一份工作的...又在休養的...我的腳....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每天感覺好慵懶.....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所以勒.....這個寒假....我就多看一些書哩.....



         我超愛看一堆文章..書的....阿薩布囉的....什嘛都好....



  以下是博客來某本書的小小內容.....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不錯唷...我喜歡....哈哈










       曾經看過一則鐘錶的廣告,黑白的畫面上,一個女人坐在露天的長椅上,雖有著平靜的表情,而那雙焦急的眼睛卻出賣了她的心事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旁邊文案寫著:想知道一分鐘的價值,去問一個等候情侶的人。



 

     同系列的另一則廣告上,是運動場的跑道上,運動員們賽跑時被抓拍下來的一瞬間,

        旁邊一句話:想知道一秒鐘的價值,去問打破世界記錄的運動員。 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 這兩則廣告緊緊地抓住了我們對時間矛盾、微妙的心理,讓人既愛且怕。 中文裏,時間時光這兩個意義相近的詞,在心理感受上面,就有著微妙的區別。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說時間就是時鐘上滴滴答答旋轉不休的指標,永遠像個公正嚴明的大法官,冷靜地掌握著生命的法則,從來不會出錯,也從來不會打亂節奏。那麼時光,就像地球公轉時,太陽在地上投射出的光線,隨著一天的時刻變化不停,忽而透明纖細,忽而韻味悠長。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對我而言,時光這個詞,包含著生活或快或慢的節奏,也更多地投射著人們內心的感受。對時光的感受,從來不會相同。有時候,我們覺得一分鐘都很難熬。有時候,一年不過一眨眼的事情。 我常常在想,最初發明時鐘的那個人,究竟是很聰明還是很笨呢?時間,或許是源於對理性、規律和秩序的渴望,但有時候,它卻變成對人不自覺地限制。 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古時候的人們,一輩子從沒看過時鐘,但從不會妨礙他們日出而做、日落而息,他們也從不會錯過在春天播種、在秋天收穫。 在河邊靜靜生長的一顆樹,從來沒有被規定說,必須在四年之內長出十二顆果實,如果長不出來,那它就拿不到優秀樹木的證書。甚至一顆果子,也不會有人告訴它說,如果你把一個月的生長期壓縮到半個月,那麼我們就因為這驚人的力量和速度,而認為你是精英。





         自然的世界,照著自身的節奏在運轉,不會錯過,也不會遺失。 很多時候,我希望自己遵循這種節奏生活,而不是被腕錶上的分針弄得心煩意亂。 尤其是在上班的路上,常常為了即將耽誤的那一兩分鐘,而急躁起來,於是大踏步地往前走,穿過整個車站,隨時準備毫不猶豫地推開擋住去路的人。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如果剛好遇到強迫停下來等紅燈,心裏就不停念著:快點、快點。 後來我試過一次,如果我放輕鬆一點,照著平常的速度走路,在等紅燈的時候看看天保持平靜,那我到達公司需要多長時間。結果讓我大吃一驚,照著平常的速度——我習慣的,可以讓我感到心平氣和的速度前進,只比平日慢四分三十秒而已。 我並不是提倡浪費時間。問題是,我快快地趕路後,拿這省下來的四分三十秒來做什麼呢? 我們快快地吃飯,所以有了速食、速食麵和餅乾, 快快地做家務,所以有了微波爐、洗衣機和吸塵器; 快快地趕時間,所以有了火車、汽車和飛機; 快快地想要掌握,所以有了某地三日遊、英語速成班。 

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和古人相比,我們有很多個工具、很多種方式來節約時間,追趕時間。但是我們對時間的利用,好像並沒有比古人高妙多少。 那我們節約下來的時間,都跑去那裡了呢?也並沒有拿來有效地應用,而是拿去快快地做另一件事。 生活在快節奏的都市裡,患了「時間病」與速度崇拜症的我們,早已經斤斤計較地習慣計算時間,而忘記了如何去感受時光,去做時間的主人。 或許,當我們學會,不是努力在三十分鐘內省出三分鐘,而是怎樣用三分鐘省出三個小時,才能更好的駕馭生活的節奏吧?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pa3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